首页
关于平台
组织架构
背景简介
主要工作
专家智库
政策法规
规章制度
管理办法
产品标准
平台服务
推广服务
管理服务
申报服务
会员申请
会员申请
会员服务
品牌活动
关键字
· 习近平: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22-12-21]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高质量发展谱新篇) [22-10-26]
· 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全文) [22-10-18]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家质量强国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的通知 [22-08-31]
· 农业农村部关于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公示 [22-08-29]
· 国家知识产权局:上半年批准地理标志产品 3 个,核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 365 件 [22-07-14]
· 农业农村部2022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公示 [22-04-25]
· 2022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云端”启动 [22-04-22]
· 全国统一大市场如何“统一”?一文读懂→ [22-04-12]
· 商务部等8部门关于促进中华老字号创新发展的意见 [22-03-25]
关于平台
更多
组织架构
背景简介
主要工作
专家智库
平台通知
更多
12.31
·元旦放假通知
09.30
·中宇恒泰(北京)地理标科技有限公司全员恭祝您:2021年国庆节快乐!
02.05
·我们2021年春节放假啦。。。。。
09.30
·地标恒泰全体同仁恭祝您:国庆、中秋双节快乐!
合作机构
中国东北地区
中国华北地区
中国华南地区
中国华中地区
中国华东地区
中国西北地区
地标培训
更多
12.20
·海南省知识产权局举办全省地理标志与商标品牌业务培训班
11.24
·河南省南阳市市场监管局积极参加全国2022年地理标志、官方标志和特殊标志保护能力提升培训班
11.23
·浙江省丽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地理标志业务培训的通知
11.11
·2022年地理标志、官方标志和特殊标志保护能力提升培训班在京举办
知识产权
更多
商标权
著作权
专利权
地理标志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投诉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地标动态
>
地标文旅
广西六堡茶制作技艺、瑶族油茶习俗入列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时间:2022-12-21 09:28:56 来源: 作者:
广西六堡茶制作技艺、瑶族油茶习俗入列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广西“六堡茶制作技艺”和“瑶族油茶习俗”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子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是广西非遗项目第二次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六堡茶制作技艺简介
六堡茶制作技艺是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桂林市、横州市等地种植的茶叶为原材料,经过采青、晾青、杀青、揉捻、沤堆等多道工序,制造出外观色泽黑褐光润、茶汤呈琥珀黄红之色、喝时滋味醇厚甘爽、闻有槟榔香味等品质特征的六堡茶的传统技艺。
六堡茶,属黑茶类,以“红、浓、陈、醇”的品质特点及独特的槟榔香味列为我国二十四名茶。六堡茶原产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后发展到广西20余个县,其产制历史可追溯到1500多年前。
六堡茶制作多以广西种植的茶叶为原材料,一般采用一芽二三叶,其工序包括晾青、杀青、揉捻、沤堆、初蒸、发酵、复蒸、加压、干燥、晾置、陈化等。
采青 潘建川/摄
六堡茶具有解暑养身的保健功效。为了便于存放,人们往往将六堡茶压制加工成圆柱形状。六堡茶越陈越佳,深受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人民的喜爱,成为我国茶叶中的“侨销茶”,被誉为“可喝的古董”。2008年11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黑茶制作技艺(六堡茶制作技艺)列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014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黑茶制作技艺(六堡茶制作技艺)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炒青 潘建川/摄
2018年5月,韦洁群被认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15年12月,石濡菲被认定为第四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19年12月,陈伯昌、苏兆华、陈奎香、祝雪兰、谭爱云等人被认定为第六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21年12月,刘锦芳、黎坚斌、易燕花被认定为第七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晾青 潘建川/摄
瑶族油茶习俗简介
瑶族油茶习俗俗称“打油茶”,是将油茶叶、生姜、大蒜等原材料,放入铁锅反复捶打后加入热水熬煮成的茶饮品的一种饮食方式,并贯穿于人生礼仪、社会交往活动中,逐渐形成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茶习俗。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为核心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资源县、灌阳县及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钟山县、湖南省江永县等瑶族聚居区为辐射区,并逐渐流布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柳州市、南宁市等城市。
恭城瑶族油茶用料及制作特别讲究,首先选用上好的本地茶叶,以谷雨前后采摘制作的茶叶为佳。其次茶具均为特制,一是使用专门茶锅,这种锅用生铁铸成,带嘴,形如瓢状。二是选用一把像“7”字形的油茶槌,三是用竹篾编织滤渣的茶叶隔。制作油茶时,先用少许开水将茶叶浸泡5~10分钟,以减少烟火味及苦涩味,然后在茶锅内放少许猪油烧热,放入姜、蒜及泡好的茶叶稍炒,随即将其捶茸,捶好后加水烧开熬至出味,放入精盐调味,用茶叶隔把茶水分别滤入碗中即成,制好的恭城油茶,色泽金黄、茶味浓郁、咸淡适中。食用时根据个人喜好选放葱花、香菜、炒米、麻蛋果、酥花生、排散等配料。
瑶族老人传承油茶工艺
长期传承过程中,恭城瑶族油茶逐渐成为瑶族社交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人生礼仪的重要环节,招待贵客的最高礼节,在婚丧嫁娶、婴儿满月、老人过寿等重要人生礼仪、重大节庆及待客的民俗中形成的特定的茶礼、茶俗、茶规。恭城油茶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瑶族群众根据南岭山地潮湿、山区多雾瘴、寒热无常的气候而形成的饮食习惯,是瑶族适应岭南山区环境的经验总结,具有广泛的大众实践性。2008年11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油茶制作技艺(恭城油茶)列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02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瑶族油茶习俗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9油茶节活动
2017年11月,钟明达被认定为第五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21年12月,周黎维、朱燕玲被认定为第七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